体检中心

体检报告常见病解读

来源 :   2023-09-05  点击次数 : 896  

一、脂肪肝

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是脂代谢紊乱,造成脂肪在肝内的肝细胞里的沉积造成的。指脂肪含量超过肝细胞的5%,或者整个肝脏里脂肪含量超过整个肝脏失重的5%。


脂肪肝总的来说可以分两个大类。一是酒精性脂肪肝,就是喝酒过多引起的酒精肝。二是非酒性脂肪肝,一般认为是由身体肥胖、营养过盛引起的。根据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型(含脂肪5%~10%)、中型(含脂肪10%~25%)、重型(含脂肪25%~50%或>30%)三型。


轻度脂肪肝,一般没有太大的危害,但也要结合肝功能检查,观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还有转肽酶这几种反应肝脏功能的一些指标。

脂肪肝容易并发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种代谢综合症,所以血压、血糖、血脂都要检测。


脂肪肝治疗:脂肪肝首先要控制自己的饮食,平时合理搭配饮食,要摄入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不要过度的摄入一些高糖的水果。尽量的不要用一些腌制过的水果,比如说水果罐头、蜜饯、高糖的蜂蜜。饮食上要吃的清淡,不能吃过油、过腻的,如果炒菜放油的话,尽量用一些植物油,而不要用一些动物油,大油。最好的方法还是运动,只有足够的、充分的运动,能够把多余的热量消耗掉,可以引起各方面的机能,这样的话,可以让人保持健康,少生疾病。


脂肪肝的超声波图像主要表现为回声波衰减,按其衰减的程度,脂肪肝可分为3种:

(1) 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

(2) 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管状结构模糊。

(3) 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超声对重度脂肪肝的灵敏度达95%

二、肝囊肿                            

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超声显像广泛应用以来,无症状的先天性肝囊肿十分常见,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且常为多发,中年女性较多,常伴多囊肾。


肝囊肿饮食: 

1、多吃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  注意高纤维、高维素食物的补充及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不偏食,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牛、羊、猪的瘦肉、禽蛋类、牛奶、鱼虾等均可食用。 

2、多吃红色蔬菜  重点推荐胡萝卜、西红柿、红枣、火龙果等红颜色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多喝水可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促进腺体的分泌。 

3、应注意休息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或过累,加重肝脏损伤。 

4、应适当锻炼身体     患者可做些慢跑、慢走、打太极拳等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但应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同时应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以防出现肝囊肿继发感染。

三、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病因: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胆囊结石,尤其是曾出现过胆绞痛发作的胆囊结石患者对饮食的要求很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少吃脂肪过多的食物  尤其要避免吃肥肉、鸡皮和食油多的食物,如油煎、油炸饼、油条,不吃猪油等动物脂肪,以免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炒菜可用植物油,如菜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它们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2)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如动物的脑、肝、肾、鱼子、肠、鱿鱼等。

(3)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豆制品、豆类(含卵磷脂较多,能降低和稳定胆固醇)。

(4)适当吃纤维素  如各种蔬菜、马铃薯、胡萝卜、地瓜、笋、萝卜及水果

(5)适当节制饮食  在逢年过节,家人团聚,亲人聚会时更应注意。

不吃早餐对胆结石会有影响,胆囊只有在进餐时才会产生收缩,把大量浓缩的胆汁排到肠道中,如果不吃早餐,胆囊中储存了一夜的浓缩胆汁就会继续在胆囊中停留,直到午饭时才能排出。这样就增加了发生胆囊结石的机会。

彩超检查:可见胆囊内有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有声影。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病因

1. 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指幽门螺杆菌感染。

2. 刺激性物质。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3. 药物。有些药物如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及水杨酸盐、洋地黄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4. 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

5. 胆汁反流。胆汁中含有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而引起炎症。

6. X线照射。深度X线照射胃部,可引起胃黏膜损害,产生胃炎。

7. 环境变化。如环境改变,气候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就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便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8. 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

9. 其他病变的影响。如尿毒症、溃疡性结肠炎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治疗:

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1. 消除病因。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根治幽门螺杆菌,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 药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症状较轻者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胃黏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生素治疗。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和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铝碳酸镁片、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预防

1. 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 戒烟忌酒。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黏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反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3. 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长期滥用此类药物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4. 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5. 注意饮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多吃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为什么要做颈动脉彩超检查?

颈动脉超声是诊断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颈动脉彩超不仅能清晰显示血管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和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还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还能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特别是可检测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使患者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对于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及时确诊,可以作为临床选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有力依据。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的方法。但在检测结果的分析中应提倡多参数分析,除相关血管段流速外,还得考虑搏动指数、频谱形态以及血流方向和血流声等。

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尤其在显示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有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着重要意义。


颈动脉彩超检查应注意点什么?

  • 检查前:颈动脉彩超检查前一般不需要特殊准备,只要在检查前,把会影响检查的颈部饰物除去即可。如果是刚做完剧烈运动,则需要先休息5~10分钟,等呼吸及心率相对平稳后再进行检查。

  • 检查时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按医生的要求做准备,医生仔细操作。

  • 检查时,患者一般不会有不适感。在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超声仪器会发出“呜呜”的声音,这声音是血液流动时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信号,通过这种声音,医生可判断血管是否有病,患者大可不必过分紧张。整个检查过程仅需十分钟。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光滑内膜受到破坏,长期血压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出现胆固醇、胆固醇脂及甘油三脂、血肌酐沉着、升高。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发生在冠状动脉、使动脉狭窄,则引起冠心病,也可发生在主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从而引起相应部位的病变,产生不同的严重后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饮食:控制体重、每日摄入热量适量和营养平衡,是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的看家绝招。动物油摄入过多对动脉硬化患者不利,植物油摄入过多同样有害。它会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多,破坏细胞膜功能而影响机体健康。动物性食品瘦肉也不可食用过量。因为瘦肉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在体内酶作用下,易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在膳食中,动脉硬化预防性食物有:海带、紫菜、香菇、木耳、洋葱、大蒜、冬瓜、萝卜、鲤鱼、海鱼、豆腐、山楂、蜂蜜等。

老年人男,78岁,头晕来诊,超声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狭窄


泌尿系结石(肾、输尿管;膀胱结石)(renal calculi)是一些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和有机基质(如基质A、酸性黏多糖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多发生于青壮年,左右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90%含有钙,其中草酸钙结石最常见。40%~75%的肾结石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结石较大,移动度很小,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或在身体活动增加时有隐痛或钝痛。较小结石引发的绞痛,常骤然发生腰腹部刀割样剧烈疼痛,呈阵发性。泌尿系统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结石但常始发于肾,肾结石形成时多位于肾盂或肾盏,可排入输尿管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几乎全部来自肾脏。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补充多种维生素,多食用蔬果类。多喝水,每天饮水量至少保持在2000毫升。少吃钠盐、罐头和加工食品。限制钙的摄入,每日最多不能超过500毫克。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小虾等,都应适量食用,或在治疗期间尽量少吃。避免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水产品、豆类等。肾结石患者饮食注意事项需根据结石的类型具体分析:草酸钙结石:要多饮水,少吃含草酸量较多的食物,比如菠菜、坚果、肉类等;尿酸结石:少吃含嘌呤物质的食物,比如贝壳类的海鲜食物,螃蟹、牡蛎等;动物内脏类食物,肠、肚等;胱氨酸结石:需减少非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公用碗筷,并经常使用类似80K-1U的可高温杀死餐具上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消毒柜去消毒碗筷餐具,除此外老少应注意卫生安全,不随意以口喂食,南北之间的餐具是否消毒问题等,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发病机制:

尚不清楚。是多种因素,如细菌的鞭毛、黏附素、尿素酶、蛋白酶、空泡毒素、内毒素等协同作用的结果。[1] 


危害:

1. 幽门螺杆菌可以作为胃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消化性溃疡、胃炎的主要原因,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来说,治疗首要就是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否则治疗相对困难。

2.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在水中可以存活。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3.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导致口气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


症状

口臭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胃肠疾病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到医院做相对的检查才能发现。

癌变随着病情的严重,会逐渐破坏胃肠道壁,引发癌变的发生,而且,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一般都患有胃病,发生胃病的患者,多数与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关系。

菌群失调 幽门螺杆菌[2]  症状一般感染者在检查中显示阳性,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病毒在患者体内长期的破坏、寄生、繁殖,随着病情的发展,幽门螺杆菌会使菌群失调,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的根据是胃粘膜上皮更新脱落快,寄居其上的幽门螺杆菌必然随之脱落,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播感染。已从胃液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从腹泻和胃酸缺乏的病人粪便中培养幽门螺杆菌。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亦是粪—口传播的证据,有报告从南美国家沟渠水中分离幽门螺杆菌成功。但也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在牛奶和自来水中不能繁殖,但可存活10天和4天左右,并转为球形菌。正常人体十二指肠液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一般情况下幽门螺杆菌不可能通过这一屏障在粪便中存活。


“口—口”和“胃—口”传播

“口—口”和“胃—口”传播的根据是随胃上皮细胞脱落的幽门螺杆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道反流可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已有报告从唾液、反流呕吐物、牙菌斑中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多数是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亦有个别报告用细胞学培养成功,但尚未能重复而得到认可。西非一组报告母亲通过咀嚼食物后喂养的幼儿,与非咀嚼喂养的对照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系数为2.9倍。总结上述内容,在自然条件下,幽门螺杆菌通过人—人传播,而通过动物、宠物、苍蝇、昆虫传播未被证实,即使有也是个别现象。


预防方法:

1、避免群集性感染

预防幽门螺杆菌,应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幽门螺杆菌。据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倾向特点。另外,父母感染给子女的概率较高,望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积极做好预防家人感染的相关工作。

2、口腔健康须保持

日常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好呢?据获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口腔问题,因此对于阴性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保持口腔健康刻不容缓。这对以后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垫定了相应的预防根基。

3、预防幽门螺杆菌不宜生吃

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长达3年。因此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要点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宜生吃等。

4、餐具器皿应定期消毒

专家提醒,餐具器皿除了得定期消毒外,刮痕严重的餐具,也得定期淘汰更换。尤其体质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应该尽量使用可以高温杀菌的不锈钢餐具,做到“聚餐用公筷,用餐要消毒”以避免病从口入影响健康。

尽量利用高温去消毒,常用方式是通过消毒柜进行日常餐具消毒:如消毒柜的高温杀毒就达到125‘C能够杀死大部分病菌,适合大部分的餐具器皿。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治疗方案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常用的药,1.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的方案,2.是以质子泵抑制剂的方案。常用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患者到医院检查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药,并及时检查疗效。

另外再有两种抗菌素,最常用的是阿莫西林,再就是甲硝唑,我们常采用的方案就是这三种方案,对胃炎或者是对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这个方案是比较容易一些,效果能够达到80%根除。这个方案不适合的病人是青霉素过敏的,青霉素过敏的可以换四环素类的药,它对于螺杆菌的作用也是比较好,配用甲硝唑,连续一个星期就可以,如果有胃溃疡病可以加上雷尼替丁或者是法莫替丁;再就是洛塞克,青霉素过敏可以换四环素,甲硝唑可以换成克拉霉素。

另外以菌治菌的方法很受欢迎,主要原理就是通过益生菌来抑制、根除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达到缓解胃部问题,养胃护胃的作用。


治疗原则:

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

①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如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三联疗法

②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③无明显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④病人经济上可承受性。

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疗终止后至少在一个月后,通过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同位素示踪方法证实无细菌生长。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淮北矿工总医院  备案号: 皖ICP备07005847号-1  技术支持:普众互联
访问人数:93685545    管理员登陆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20053号